互聯網和制造思維很不同,整站優化分享騰訊的“互聯網+制造”能玩轉嗎?
在8月25日由工信部主辦的“2017中國兩化融合大會”上,騰訊董事會主席兼CEO馬化騰發表了題為《數字經濟時代兩化融合的思考與探索》的主題演講。此大會上,騰訊聯合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及華龍訊達宣布共同打造“工業互聯網平臺”,還合作成立“互聯網+工業研究中心”。
一向低調的馬化騰的親臨現場做主題演講并參加簽約儀式,這既是為中國制造發展建言獻策,也是為騰訊發力智能制造站臺造勢,表明了騰訊對“互聯網+制造業”前景看好。
馬化騰在演講中再次談到他近期多次公開場合中談到的數字經濟,他說:“互聯網+是手段,數字經濟是結果,網絡強國是目標。工業制造業是數字經濟的主戰場。”
2015年初,馬化騰提出的《以融合創新的“互聯網+”模式為驅動,全面推進我國信息經濟的發展》的建議,被寫入那一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互聯網+”成為國家行動計劃。此后,騰訊積極推進“互聯網+”各行各業落地。
騰訊在服務業已有眾多項目落地,現在,騰訊把工業制造業納入要加力開拓的領域。
隨著《中國制造2025》等政策陸續出臺,中國制造業的轉型升級備受關注,既充滿商機無限,也存有很多不確定性。
互聯網和制造,思維方式大不相同。可以說:騰訊很前衛,制造業很傳統。掘金制造業,騰訊準備好了?
為各行各業“修路”,騰訊云表現很搶眼
了解騰訊的人知道,騰訊很務實:只有看準機會、找到路徑才會全力推進。基于“未來制造業是數字經濟主戰場”的判斷,騰訊當然不會放過制造業的機會。
馬化騰認為,互聯網與制造業深度融合,成功的關鍵在于,能否形成軟件、硬件與服務三位一體的智能平臺和創新生態。而互聯網+制造的騰飛需要三個重要基礎:一是連接,二是云平臺,三是安全。
這三方面基礎,制造業需要,騰訊恰好具備。
連接方面,馬化騰認為,需要打破傳統制造業中的信息孤島,通過更多的連接形成以用戶為中心的工業互聯網,通過動態感知用戶的需求,來動態組織、研發、制造和服務,最終實現智能制造。
“這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政府、制造企業、互聯網公司、以及大量的第三方服務機構一起努力。”這也正是騰訊聯合工信部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華龍訊達成立互聯網+工業研究中心,聯手打造跨行業跨領域融合工業互聯網平臺的初衷。
連接是騰訊的長項。騰訊目前主要是連接人與人,連接人和服務,騰訊還希望將各種連接能力開放,幫助制造企業觸達海量消費者,推動工業互聯網的發展。
而工業云平臺,則推動互聯網+制造的落地。電氣革命的誕生,為制造業“插上電”,大幅提升了制造業的生產效率;云計算的普及,將為制造業“接入云”,推動制造企業數字化轉型。在馬化騰看來,“接入云”和過去“插上電”,有同樣的意義。
騰訊打造工業云平臺的做法很務實,采用與最懂工業痛點的制造企業合作模式推進。比如,騰訊云和三一重工合作的“根云”項目,是互聯網基因和制造基因的結合,可以說是一個很好嘗試。
三一重工通過騰訊云,把分布在全球各地的30萬臺設備,接入平臺,能夠實時采集近1萬個運行參數。利用云計算和大數據,三一重工能夠遠程管理設備群的運行狀況,不僅實現了故障維修2小時內到現場、24小時內完成,還大大減輕了庫存壓力。
騰訊堅持開放戰略,向制造企業開放入口、數據和計算能力,并提供LBS、人工智能等技術,促進制造業不斷創新發展。
安全是制造企業進行數字化轉型的一個很大的顧慮,尤其是信息安全。對于信息安全,騰訊感觸深刻,也投入很多。如騰訊在內部成立了七個安全實驗室,深入研究不同的安全領域。2016年,騰訊旗下科恩安全實驗室,通過發現特斯拉汽車系統的漏洞,幫助特斯拉排除了多個安全隱患。
騰訊在安全方面的能力獲得了權威機構的認可。根據IDC近期針對中國地區發布的云安全評估報告,騰訊云得益于長期持續在云計算安全方面自身建設與內外合作,以強大的安全綜合實力與市場領導地位,位居領導者區間。
騰訊在安全、穩定地運營海量數據的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和技術,希望把這些能力開放給制造企業,與制造企業形成緊密的安全聯盟,為智能制造守護好生命線。
應該說,發力智能制造,征戰工業“主戰場”,騰訊有備而來。雖然制造業很傳統,推進“互聯網+制造”存在諸多挑戰,比如,制造企業水平參差不齊,多數小而散,思維傳統,但是智能制造符合國家的大政方針,也順應數字化轉型和云計算發展脈絡趨勢。
據賽迪顧問報告顯示:云計算在互聯網行業發展較為成熟,而在制造業還處于培育期。在互聯網行業圈到足夠地盤的騰訊,正在向其他行業挺進。而此時介入制造業,先行布局投入,有利于搶占先機,日后摘取更多更大的果實。畢竟,作為全球市值排名全球前十的大公司,騰訊有實力有能力去培育。
為各行各業“修路”,騰訊云表現很搶眼
從to C業務起家的騰訊,幾年前開始拓展to B業務,最近兩年才把對to B業務提到了戰略高度,馬化騰在公開場合談得最多的是“互聯網+”、云計算、數字經濟。
作為數字經濟基礎設施的云計算正迎來黃金發展期,已成為各大科技公司必爭之地。從國際企業AWS、微軟、谷歌到國內的阿里、騰訊、華為、浪潮等都參與其中。
作為騰訊發展云業務的載體、開拓to B業務的主力軍,騰訊云正在從擅長的社交、游戲等垂直領域,逐漸向電商、O2O、互聯網金融、政務、企業到傳統制造行業延伸,全面排兵布陣。
在8月23日在北京召開的2017年騰訊云+未來峰會上,各行業企業客戶的分享,已向外界傳遞:騰訊云,不止是游戲云和視頻云,騰訊云可以無所不在。例如:
在政府領域,引起外界關注的是3月份騰訊云以1分錢中標廈門市政務外網云服務項目。而實際上,騰訊云在政務場景中已有豐富實踐。如市政方面,騰訊云利用Raydata大數據可視交互系統,幫助深圳市等多個政府機關打破信息孤島;警務領域,騰訊云優圖天眼系統聯手福建省公安廳在3個月內尋回124名走失人員。
騰訊還在快消、智能出行、能源等多個重點行業領域,助力企業進行數字化轉型。例如:騰訊云利用天御系統幫助東鵬特飲順利實現營銷互聯網化轉型;利用生態優勢建設智慧出行平臺,攜手蔚來汽車等行業生態伙伴建設安全車聯網;助力高能網實現能效數據管理與民眾綠色集約生活的無縫相連。
騰訊云將自己定位為“修路者”,把信息高速公路修起來,提供人工智能即服務的“智能云”,而高速路出入口交給優勢合作伙伴與客戶連接。為此,騰訊云與很多企業進行了簽約合作。
比如:與浪潮信息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浪潮不僅是騰訊云計算戰略合作伙伴,也成為騰訊云發展“AI即服務”的重要計算方案供應商。據介紹,浪潮是騰訊在國內最大的全球供應商,也是騰訊核心的計算方案供應商。
還比如:騰訊云與唐山鋼鐵集團微爾自動化公司簽約合作,雙方攜手為鋼鐵行業及河北省內的工業企業提供高性價比的工業云服務;前面提到的與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及華龍訊達的三方戰略合作。
騰訊云與合作伙伴的合作從技術能力、連接能力到產品形態展開,為的是共建最佳云端生態環境。
自身強大的技術實力,加上開放合作戰略,讓騰訊云短時期內,獲得突飛猛進的增長。根據騰訊最新發布財報顯示,騰訊第二季度總收入566億元,同比增長59%,其中96.54億元主要來自騰訊支付相關業務及云服務收入,同比增長177%,在眾多業務中增長幅度最大。
財報還披露,騰訊云在全球范圍進一步擴展其基礎設施的覆蓋范圍,目前在全球運營34個可用區。馬化騰在財報發布后表示,會繼續加大對云業務和AI技術的投資。
相比2009年進入云計算的阿里云,騰訊云入場晚了些,僅經過短短4年時間的發展,騰訊云取得的成績已有目共睹,也獲得權威分析機構的看好。
德意志銀行近日發布的報告中預測:騰訊云的收入在2020年將會達到290億元;到2020年,阿里云的市場份額將會逐漸從當前的54%下降至40%,那些打算離開阿里云尋求新平臺的用戶把騰訊云排在“替代平臺”第一位;騰訊云、華為云將躋身三甲行列。
騰訊云雖起步晚于阿里云,好在,中國云市場剛剛處于爆發增長的初期,蛋糕持續變大,市場格局尚未穩定,騰訊云還有時間、有機會:
在社交、游戲和內容都做到老大地位的騰訊,怎么會甘心屈居中國云服務市場的老二呢?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